当创新冲撞利益,央行:谁动了我的奶酪?

3月13日,央行下发紧急文件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(二维码)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》,在IT圈疯传,文件要求各银行暂停银行与支付宝、腾讯、众安保险等互联网公司的网络信用卡产品,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(二维码)支付、当面付等线下支付服务;3月14日,该文件获央行监管高层确认。
触动利益比触动心灵困难!近期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全面围剿真的是让广大网民心寒,难道在中国创新进步就只有这种下场?互联网所带来的颠覆和创新基因,对于任何一个传统行业来说都充满了“挑衅”。而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,就是任何简单粗暴以利益为出发点而出台的政策,并且还冠冕堂皇的打着维护虚拟交易安全的挡箭牌。
用户信任互联网,但监管机构显然并不这么想;大有一副“谁动了我的奶酪?请给我吐出来”的嘴脸,任何一项创新业务的发展过程都难免存在风险,实际上互联网企业对风险把控和风险认识有充分的考量和理解,我们仅仅因为此就伸手阻挠创新的出现吗?以安全和风险之名堵创新之路未免强词夺理。“安全”因素之外,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升级背后的利益推手。
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,也让受益于互联网支付体系的普通用户无法理解。就在近期召开的两会中,央行高官还在众多场合力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,要支持和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。然而两会刚刚结束,创新业务发展却遭受打击,监管之手伸向生机勃勃的互联网金融领域,市场化发展出现逆增长。
作为一名普通网民,看到如此化的发展趋势,真的是令人打心眼里心寒,我们的国家在阻止我们进步,我们还能怎么办?谁能告诉我出路?